<wbr id="qsq7l"><small id="qsq7l"></small></wbr>
        <video id="qsq7l"><small id="qsq7l"></small></video>
        1. 醫師報

          — 醫師報官方網站 —
          — 中國醫師協會唯一報紙 —

          醫師報

          — 醫師報官方網站 —
          — 中國醫師協會唯一報紙 —

          人物
          當前位置:首頁/ 人文/人物/詳情

          朱曉萍:集多方之力,解患者之結|見證追光者?

          時間:2024-01-30 10:07:38來源:醫師報作者:王璐

          醫師報訊(融媒體記者 王璐)如果拋開緒論不談,呼吸系統疾病可以說是《內科學》教材的第一章,這足以見得呼吸對生命的重要意義。其不僅是由于從嬰兒出生時的第一聲啼哭,再到老人彌留之際最后一聲嘆息,均在一呼一吸的掌控之間。更重要的是,呼吸疾病作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仍有很多疑問尚待臨床去挖掘與解答。例如哮喘、慢阻肺與支氣管擴張癥發病機制的探索,社區獲得性肺炎的治療、間質性肺疾?。↖LD)的鑒別診斷……而在每種疾病的背后,都有著眾多臨床醫生的身影,他們汲汲以求、初心不改,為呼吸系統疾病診療無限趨近的終篇而奮斗。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朱曉萍教授,便是將自己投身于ILD診療方案的探索當中,致力于為ILD患者尋求合適的臨床解決方案。?


          星星之火

          要做就要去挑戰最大的領域?

           

          談起對ILD最初的印象,朱曉萍的記憶被拉回了21年代初期。作為醫生們醫療信息交流、新知識傳播、疑難醫學問題商討的平臺,學術會議是促進醫生技能提高的重要部分。也正是在參與各個學術會議的過程中,朱曉萍關注到了ILD。
           

          “無論是美國胸科年會還是歐洲胸科年會,選擇到ILD會場聽課的人都非常多?!边@讓朱曉萍意識到,ILD或許是未來臨床需要重視的難點問題。為了更好地了解這個疾病,朱曉萍學習了ILD相關的所有課程。

           

          隨著學習的逐漸深入,朱曉萍對這類疾病的興趣越來越強烈。即便是回到國內,朱曉萍也在各大學術會議中尋找有關ILD的相關課程和分享。

           

          作為一大類具有獨特特征的呼吸系統疾病,ILD目前包括200多種不同類型,其中常見的有特發性肺纖維化(IPF)、過敏性肺炎(HP)、結締組織病相關ILD(CTD-ILD)、結節病。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各類型ILD之間在病因、病理、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和預后等方面存在著巨大的異質性[1]。這就意味它對臨床醫生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蘊含著巨大挑戰。世界的高度總是由那些勇攀高峰的人決定的,朱曉萍便是勇攀高峰的人,ILD所帶來的挑戰并沒有讓她望而卻步,反而讓她胸中升騰出一股征服疾病的勇氣。

           

          “真正的結緣是在5年前,在浦東新區和東方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李教授被引入我們學科做了學科帶頭人?!敝鞎云冀榻B,李教授到來以后,科室建立起了非常優良的呼吸介入診療平臺,可以使用超聲內鏡引導下的肺組織或淋巴結活檢、經支氣管冷凍肺活檢等各種介入的診斷技術。也正是由于這一平臺的存在,為臨床對間質性肺疾病的明確診斷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冷凍肺活檢,它可以大部分替代外科肺活檢,非常顯著地提高了確診ILD的幾率。李教授發現了朱曉萍對這一領域的熱情,建議她專注于這一亞??祁I域。

           

          “近年來ILD診療已經有了長足進展?!敝鞎云冀榻B,除了冷凍肺活檢外,臨床對多學科診療的重視程度日漸升高?;贗LD的異質性與長時間的臨床實踐,國內外多個ILD疾病的診療指南或專家共識,《特發性肺纖維化急性加重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9)》[2]、《中國肺結節病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2020)》[3]等均推薦通過組織多學科討論(MDD),建設多學科診療團隊(MDT)來提高ILD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和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眾人拾柴

          匯聚多學科力量搭建平臺?

           

          在朱曉萍認識ILD的過程中,也與多個學科并肩前行,例如與病理科、檢驗科乃至微生物老師合作共同為肺部肉芽腫病變患者尋求具體病因;與風濕免疫科、重癥醫學科的同仁們為MDA5陽性無肌病皮肌炎繼發快速進展型間質性肺炎的診療而齊心協力……

           

          “有一次,我們遇到了一個非常年輕的病人,他才30歲,斷斷續續咳血已有一年、肺部有團塊實變影,然而遺憾的是我們一直都得不到其明確的診斷?!敝鞎云蓟貞?,“當時我們覺得這個病人年紀較輕,影像學診斷淋巴性間質性肺炎的情況不典型,所以傾向于考慮這個病人可能是淋巴瘤?!睘榱诉M一步明確診斷,朱曉萍及其團隊在全院范圍內召集起了病理科、影像科專家,共同對患者的影像學資料以及病理切片進行分析,最終確認其是一個繼發性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斑@個患者的事讓我深切感受到了MDT的重要價值?!币舱谴藭r,一個關于組建間質性肺病MDT團隊的計劃在朱曉萍胸中醞釀開來。

           

          面對間質性肺病一個涵蓋多個種類疾病,病理科是MDT團隊中毋庸置疑的首要選擇,除此之外,影像學、風濕免疫、重癥醫學以及感染科等也在診療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癕DT的合作講求志同道合,我們也期待能通過跟各種頂流??频暮献?,自己能成為頂流亞????!?/p>

           

          呼吸科作為ILD診治環節中的核心科室,尤其是科室中ILD亞專業的醫生,對疾病的認識和理解最為深刻,把握疾病診斷和治療適應證的能力最強,構建MDT評價體系權重最大,是整個MDT團隊中使用醫療資源較多的一方,在ILD的MDT診治模式中,起到中心性和先鋒性的作用。朱曉萍介紹,各個兄弟科室的日常工作也是繁忙的,因此這要求呼吸科本身要提高自己的診斷水準,能在會診過程中提出有傾向性、較為明確的病理特征等相關評估內容,以方便診療進度的開展。

           

          “在這個過程中,我希望不光是我們呼吸科的醫生建立一個持久的亞????!敝鞎云颊f,“其實我也期待這能促使病理、影像乃至風濕科都建立能建立起ILD亞??品较?,切實縮短ILD明確診斷的進程?!?/p>

           

          深耕不輟

          竭盡全力急患者之所急?
           

          在呼吸系統疾病中,最難診治的是ILD;而在呼吸危重癥中,最棘手的是ARDS。多數情況下,急性重型ILD 過程存在類 ARDS 表現,憑借科室本身優良的呼吸介入平臺和RICU,朱曉萍組建的MDT團隊側重方向選擇在了急性重型ILD上。
           

          “除了優秀的平臺,我們團隊里還有經驗豐富的呼吸介入亞??迫瞬?,以及優秀的呼吸治療師團隊,使得我們對伴有呼吸衰竭的肺部彌漫性疾病/ILD患者進行高診斷效能和安全性高的冷凍肺活檢,明確診斷成為可能。雖然也會有一些難關,但是我相信在我們這些先天優勢的加持下,都會慢慢克服的?!?br/> 

          隨著職業生涯的日趨積累,朱曉萍認識到了間質性疾病的復雜性以及診療手段的有限性,比如重癥ILD診治困難以及治療效果的不如意等,但也更深感應當竭盡全力幫患者解決問題?!拔覀円σ愿巴黄七@種有限,這既是一種責任,也是我們為醫者所追逐的初心?!崩缂訌娂膊≌J識,爭取包括快速進展性ILD的快速診斷;不斷努力挖掘團隊對臨床影像實驗室檢查的認知度,促進高質量MDT的開展;不斷完善慢性和亞急性ILD全程管理水平;減少病人急性的發作,尋求急性發作更為妥善的處理等。

           

          在朱曉萍的帶領下,東方醫院的間質性肺疾病亞??圃\治能力快速進步,并在今年(2023年)成為國家間質性肺疾病規范化診療中心第一批優秀單位,作為ILD亞??曝撠熑?,朱曉萍本人則被推舉成為上海市醫學會呼吸分會肺間質病學組組長。提及上海未來ILD的診療發展,朱曉萍表示,要帶領團隊進一步開展高質量臨床研究、加強MDT高質量建設;不斷加強與頂流的間質病診療中心的交流、加強國際間合作;進一步提高快診快治和全程管理水平。

           

          “對于患者來說,他們就是在追逐明確疾病的病因,好藥,好的治療手段。而作為醫者,就是要通過不斷學習前沿知識和進展、優化診療關鍵技術,完成患者的需求,這就是我心中的光,我的追求?!?/p>

           

          9d3922cbly4hmbetlr9gmj20u0190q73.jpg

           

          參考文獻:

          [1] 于娜,王瑋.間質性肺疾病的治療進展[J].臨床內科雜志,2022,39(10):656-658.

          [2] 特發性肺纖維化急性加重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志,2019(26):2014-2023.

          [3] 中國肺結節病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9(09):685-693.

           

           

          僅供醫療專業人士參考

          審批號:PC-CN-104640  

          有效期至2027-1-26


          責任編輯:薛芳
          本文為醫師報原創文章,禁止任何機構和個人私自轉載或引用,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微信號:DAYI2006;郵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經允許轉載或使用,本報將追究法律責任!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相關文章推薦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_久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_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无码_最新国产自产精品视频